“干得好啊!干得好啊!”
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寝宫中,灯火昏黄,影影绰绰。此时,他正在激动地对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喊道。随着赵匡胤的高声呼喊,宫女们外面听得清清楚楚,屋内还传来一阵斧子的声音。第二天,赵匡胤突然驾崩,继位的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。这一事件,历来是历史学者争论的焦点,直到赵匡胤去世多年后,一位大臣才揭露了其中的一些细节。这个大臣的说法到底是什么?赵匡胤究竟是如何死的?至今仍没有确凿的结论。
有一天,赵匡胤正在宫内被一群人围绕着,他们手里捧着黄袍,准备将它披在赵匡胤的身上。赵匡胤虽然嘴上愤怒地叫嚷着:“你们这是要干什么!你们想陷我于不忠不义吗?”但他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反抗动作,反而顺从地接受了这一切。他的态度,仿佛只是过年时的收红包般无奈。赵匡胤明白,这一幕早就预演过无数次了。对他而言,这只是一个必经的过程,古时政变的常见形式罢了。经过几番推脱,他终于不情愿地接受了,面带愁容地说道:“你们真是把我给害苦了啊!”
展开剩余75%而发起这场活动的正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,或许早在两人心中就已商定好,一旦局势发生变化,赵光义便会接替兄长的位子。那时,赵匡胤所在的后周政权已经摇摇欲坠,政权岌岌可危。回想当年的柴荣时代,后周一度是个强大的政权,赵匡胤也因此得到了柴荣的提拔。赵匡胤不仅在军事上有过人之处,而且在治国理政上也显示出自己的才干。随着赵匡胤在朝中的地位逐渐上升,唯一能够压制他的人也只有柴荣。可当柴荣去世后,赵匡胤的野心便如洪水猛兽般爆发,借着外出平辽的名义,他带领着一支军队离开了京城,但根据后来的历史学家考证,他根本没有出征辽国,只是绕了一圈后换上了黄袍,回到京城,便顺利“晋升”为皇帝。
幼帝和皇后自然无法与赵匡胤的庞大军队抗衡,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,唯一的选择便是打开宫门,恭迎赵匡胤“凯旋归来”。尽管赵匡胤的确通过这种方式篡位,但他和弟弟赵光义在日后的治理中,确实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。赵匡胤将“后周”改为“宋”,并特别规定柴家后裔要享受国家的供养,这一做法在当时算得上是仁义之举,毕竟很多造反者上台后都会斩尽杀绝。
然而,赵匡胤在建立宋朝的过程中,也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措施,逐步扩大了后周的领土。尽管如此,宋朝的国土面积始终有限,尤其是各地割据的局面十分严重。假如赵匡胤能继续活下去,或许宋朝的疆域会更广阔,但不幸的是,他未能等到那个时刻。赵匡胤去世时,年仅五十岁,正值壮年,按理说是国家需要他继续治国理政、开疆拓土的关键时刻。
赵匡胤的去世,给历史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。当天,正值大雪纷飞,赵匡胤在与赵光义饮酒时,似乎一切还十分愉快。根据宫女等人的回忆,酒宴初时气氛融洽,房间里传来欢声笑语。可随后,气氛突然变得异常凝重,房中的蜡烛光影开始跳动,接着传来赵匡胤几声大喊“好为之”,随即一切陷入死寂。也许是因为酒醉,赵光义决定不返回,而是留宿在赵匡胤的宫中。第二天清晨,赵匡胤被发现突然暴毙。这一事件充满了疑点:为何赵光义会选择在此时留宿?当时,兄弟之间就算关系再好,这样的举动也并不符合礼仪。
此外,赵匡胤一直以强健的体魄著称,且他年轻时便以勇猛的战士身份驰骋沙场,身体素质出众。按理说,在那个年代,酒的度数并不高,若因酒醉猝死的概率并不大。所以,所有的疑点都指向赵光义,毕竟他是这场事件最大的受益者。赵匡胤去世后,赵光义立即宣布自己为合法继承人,这一举动更加加深了外界对其“借机篡位”的怀疑。
几十年后,宋朝一位名叫田况的大臣,在《儒林公议》中对此事做出了详细记录。他提到,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情深,赵匡胤也一直视赵光义为接班人,毕竟在建立宋朝的过程中,赵光义一直是其得力的帮手。即使赵匡胤去世后,赵光义继位,开始专注于内政和经济发展,也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。赵光义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大宋的最终结局却依旧无法避免。
这段历史,充满了阴谋、背叛与权力的争夺,而它的真相,至今仍是未解的谜团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