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竞争力突破是本轮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,行业进入估值修复
全球竞争力突破,是本轮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
年初至今,港股创新药指数上涨69.39%,恒生综合指数上涨19.11%。创新药指数大幅跑赢大市。 我们认为,本轮超额收益主要驱动因素是:1)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突破,对外授权爆发,多个重磅产品即将在美 国上市销售;2)国内医保和商业保险相关支持政策预期;3)以百济神州、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头部公司走向盈利。
年初至今,港股创新药指数PS、PB大幅提升。需要注意的是,PS由于受到未盈利标的影响波动较大,我们同时列出 PB供参考。目前PS、PB回到历史中位水平左右。
回顾礼来和Chugai的股价和PS,可以看到,在大产品驱动下,PS会显著提升。礼来从21年的5x PS提升到 15x PS。Chugai从23年4x PS提高到11x PS。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创新药处于全球竞争力突破的时点,PS显著 提升是必然的,尚不言顶。需要提示的是PS估值自身的弹性幅度较大,我们更推荐投资者关注个股DCF估值。
中国创新药资产基本完成第一轮估值修复
Argenx与百济神州可比性较强,权益调整后峰值销售预期接近,当前市值也接近,Argenx市值329亿美元,百济神州市值291亿 美元,低于Argenx。百济神州初步完成第一轮估值修复,后续BTK CDAC、CDK4i、PRMT5/MAT2A 抑制剂迅速推进,研发管线 潜力十足。
其他中国头部biotech,如信达生物、康方生物、科伦博泰、百利天恒、新诺威等,产品均有百亿美金销售潜力,而当前市值显著 低于Argenx,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资产仍有较大重估空间。考虑到中国创新药企收入快速增长及海外市场的拓展空间,我们预计 未来5-10年将有一批公司进入全球top30序列。
全球市场极具吸引力,中国创新药全球化产业趋势明确
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重要动力:追逐全球市场
据统计,2021年全球创新药市场约8300亿美元,其中美国创新药占比超50%,是创新药最重要的终端市场。 从药品销售占比看,中国创新药占药品销售11%,远低于美国的79%。
中国企业临床试验开展数量迅速提升
据IQVIA数据,总部位于美国的企业启动的全球临床试验自2013年以来一直占据全球最高比例,2024年共启动1920项临 床试验,占比35%。来自欧洲的企业在全球新启动临床试验中占比持续下降,目前已由2009年的44%下降至2024年的 21%。 中国企业临床试验占比近年来快速提高,全球占比由2009年的1%提高至2024年的30%,2024年共启动1669项临床试验。
2024年,总部位于中国的申办者共启动了1669项试验,与2023年基本持平,其中83%的试验在国内进行。大多数中国 公司仅在中国境内有试验点,而有17%的公司在其参与的试验中包含了海外中心。其中约207项试验中心全部位于国外。 2024年,中国总部公司启动的临床实验中传染病和肿瘤试验最为突出,分别占2024年全球试验份额的33%和39%,相比 2015-2019 年期间占比大幅增长。
中国获批NAS数量持续提高
2024年,全球共有65种新型活性物质(novel active substances)上市,近5年总数达381种。根据后期管线中的分子和历 史成功率,预计未来五年平均每年将有65-75种NAS上市。美国仍是目前获批最多的地区,2024 年共有 48 个NAS在美国 上市,五年获批总数达273。与2015-2019年期间相比,2020-2024年获批数量增加22%。 中国2024年共获批35个NAS,过去五年获批数量达到188个,与2015-2019年的128个相比提高47%,过去5年获批NAS已 经超过日本。
中国获批NAS数量持续提高
2025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年会将于美国东部时间 5 月 30 日至 6 月 3 日在芝加哥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拉开帷 幕。本次 ASCO 年会预计开展场次超 200 场,涵盖 24 场口头摘要专场(Oral Abstract Session)、24 场摘要速递专场 (Rapid Abstract Session),13 场临床科学研讨会(Clinical Science Symposium),16 场案例专题讨论会,超 2700 篇 壁报(Poster)展示。
根据统计,今年口头汇报研究中共有 73 项为中国研究,各专场分布情况分别为:口头摘要专场为 32 项,摘要速递专场为 33 项,临床科学研讨会为 8 项。就摘要重磅程度而言,广受关注的 Late Breaking Abstract(LBA)中,中国研究为 11 项。数量和占比相比往年都有明显提升。高级别口头报告中,临床科学研讨会(Clinical Science Symposium)数量达到 8个,占比17%,比例继续提升。
25H1:中国创新药出海创历史新高
2020年后国内药企license-out的首付款金额及交易总额也显著增长。在2018至2019年间,首付款及总金额较低,主要由于当 时海外授权的药物以仿制药或生物类似药为主,创新药多处于早期阶段。自2020年起,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的迅猛发展, license-out的首付款及交易总额大幅提升。从具体交易产品来看,20年后更多是创新药的海外授权,同时部分产品已经在国 内进入商业化阶段,在海外开展临床及获批成功率较高。2025H1,license-out交易的首付款总额达到33亿美元,交易总金额 则达到480.9亿美元,呈快速增长趋势。
未来BD将呈现多元化布局趋势
对外合作模式多元:NewCo、并购、授权、联合开发并存,适配不同发展阶段企业。恒瑞医药开启NewCo出海新模式,通过 与海外资本合作,恒瑞成功组建了“Hercules CM Newco”,并将其GLP-1产品组合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进行授权,总交 易金额高达60亿美元。跨国药企从“管线引进”转向“直接收购资产或股权”,加速整合中国创新资源,亘喜生物以12亿美元 被阿斯利康收购,BioNTech以9.5亿美元收购普米斯。另有中国药企保留海外市场主导权,与当地企业共建商业化渠道。君实 生物授权LEO Pharma在欧洲32国推广特瑞普利单抗,自身仍持有上市许可并负责生产研发,实现“渠道换市场”。
地域多极:从美国主导向欧洲、日本等新兴市场渗透。面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,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需加强对美国市场依赖的风 险管控,积极探索欧洲、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授权合作与出海渠道,构建更具多元化的全球化战略布局。
技术即疾病领域多点突破:ADC、多抗、减重等前沿领域持续输出。得益于工程化改造方面具有突出优势,中国企业在ADC和 TCE双抗领域优势突出,ADC(抗体偶联药物)领跑,双抗/多抗技术平台受青睐。同时随着TCE类药物开始向实体瘤和自免进 行突破,近两年已有多款药物实现出海。减重领域,中国创新药也开始出现突破。
中国多抗IO资产具备强竞争力,引领全球创新
AK112:临床数据展现巨大潜力,国际化稳步推进
完整版报告可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进入星球社群查阅下载 ]article_adlist-->我们组建了研究报告知识星球社群,加入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服务:
1、星球中分享最新、专业、深度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、投行报告、白皮书、蓝皮书、公司研报等。报告持续更新;
2、会员可以用提问方式单独获取需要的报告,满足个性化需求;
3、星球中海量研究报告PDF高清版,无限制下载;
4、4000+会员使用的研究报告宝库值得您信赖;
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星球 ]article_adlist-->业务咨询、商务合作:136 3162 3664(同微信)
温馨提示
应广大粉丝要求,「报告研究所」成立了报告交流群,欢迎各位公司、企业、投行、投资机构、政府机构、基金、创业者朋友加入!
这里能且不限于:“每日分享多篇研究报告、行业交流、报告交流、信息交流、寻求合作等......”
入群方式:添加助理微信【touzireport666】,发送「个人纸质名片」或「电子名片」审核后即可入群。
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