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九三阅兵,日本突然跳出来搞事!
8月24日,日本竟通过外交渠道,呼吁欧亚各国别参加中国阅兵,还污蔑中国“过度聚焦历史”,阅兵“反日色彩太浓”。
无独有偶,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日本访问期间,也对中国提出三项无理指责,妄图干涉中国领土主权。
这两个二战战败国,为何在此时一唱一和,公然挑战中国底线?
他们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图谋?
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。
两个战败国的握手
按道理来说,作为二战的战败国,德日两国不仅被剥夺了军事主权,还被要求“永远不能威胁和平”。
但此次却几乎同时公开发表对华的批判性言论,不免让人深思。
德日究竟在盘算什么?
8月17日,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与日本外相岩屋毅外交会面。
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会晤——两国首次“战略对话”的牌子格外醒目。
瓦德富尔刚下飞机就对记者团放话:“中俄之间的能源交易,实质就是对侵略的支持。”
实际上瓦德富尔所说的能源交易只是液化天然气而已,就这样给我们扣上了“助纣为虐”的大帽子,这未免太欠妥。
其中瓦德富尔在《读卖新闻》上的专访中提出,要推动建立由德、法、英及波兰、日、韩、澳、新组成的“八国新合作框架”。
在这个时候,重提“八国新合作框架”,说白了就是搞冷战那套地缘政治,想拉帮结派搞对抗。
三大指控的荒谬逻辑
实际上瓦德富尔对中方的三大指控,表面上看有理有据,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完全站不住脚。
第一个指控就是宣称中国在台海、东海和南海的“侵略性行为”已经波及欧洲。
但台海、东海和南海都是我们自己的地盘,在自己的地盘巡逻竟然被说是“侵略性行为”,纯属是蓄意挑衅。
第二个指控便是把我们管控军民两用物资出口,称为“破坏供应链”。
我们管控军民两用物资的本意明明是为国际安全负责,却被指控是恶意破坏,实在是颠倒黑白。
台海
第三个指控是说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“支持侵略”。
能源合作本就是基于平等互利的商业行为,是促进双方经济发展、保障能源供应的正常举措,却被无端歪曲成所谓“支持侵略”,这完全是毫无事实依据的恶意抹黑。
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抛出这样荒谬的指控,其背后或许是受到了国内某些政治势力的影响,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某些西方国家的反华舆论,试图在国际舞台上给中国制造麻烦,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。
而日本在此时与德国一唱一和,也是妄图借助德国的影响力,共同在国际上对中国形成一种所谓的“舆论压力”,为其自身的政治野心和军事扩张寻找借口。
两人似乎忘记了,《开罗宣言》白纸黑字写着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,《波茨坦公告》更是战后秩序的基石。
与此同时,日本外交系统开足马力,通过各国使馆发出“温馨提示”:别去参加中国的阅兵,那是“过度聚焦历史”。
这种说法从一个从不正视历史的国家口中说出,格外刺耳。
再加上德国议会刚刚通过法案,军费开支将不再受“债务刹车”限制——这意味着德国的军事预算可以无上限增长。
日本和德国这种在军事上的行为,实在是让人放心不下。
更令人警觉的是体制变革。
德国在2025年8月27日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,这个超级机构将统筹军事、情报、外交大权。上一次德国有类似的集权机构,还要追溯到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。
翻开尘封的档案,那些被刻意淡化的历史细节令人不寒而栗。
在马尼拉军事法庭的记录中,日军曾将活捉的美军飞行员进行活体解剖;爪哇岛上,荷兰妇女被强征为慰安妇;巴丹死亡行军中,数万美菲战俘惨死途中。
德国的“生存空间”理论曾经给欧洲带来浩劫,如今他们换了个说法——“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”。
但仔细品味,这不过是把霸权包装成公理,把扩张美化成防御。
这一次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,与之前的集权机构是否是一个性质,或者说是否是同样的目的,这都是要我们警惕的。
沉着应对风浪
面对挑衅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只用了八个字:“挑动矛盾,渲染紧张。”
这个定性精准而克制,既点出了问题本质,又没有火上浇油。
在世贸组织,中国法律团队正在准备厚厚的诉讼材料。
与其在口水战中纠缠,不如用法律说话。
更重要的是产业现实。
德国大众的电动车离不开中国电池,西门子的工厂需要中国市场。
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纽带,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有约束力。
德日的联手看似来势汹汹,实则外强中干。
他们可以增加军费,可以发表声明,可以搞小圈子,但改变不了一个基本事实:时代变了。
当年的战败国想要“翻案”,但历史的审判不会改变。
股票配资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